星期日, 12月 01, 2013

2013/11/21~24 翻過山 去台東 (Day 2)

冷氣團發威,強勁的北風打消我們原本想租腳踏車體驗環台東市的「山海鐵馬道」的行程,但也剛好在查找鐵馬道的相關資訊時,注意到台東糖廠有個手創工坊,因此,第二天吃完早餐後我們就動身前往東糖囉。

東糖的幾間廠房搖身一變變成了手創工坊 & 市集

手創工坊坐落在東糖的閒置廠房中,偌大的廠房中,中間擺設了各式各樣的手創商品,而兩邊則分別是織布工坊和串珠教室。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他說「座落於臺東糖廠裡的原社手創生活館,原本是臺東糖廠的閒置空間,因為原社的進駐,有了月桃葉編織的香氣、有了燒製琉璃珠的溫度、有了布織的花紋、有了木屑的味道,也有了來自部落的歌謠。」

東糖一角

琉璃珠是排灣三寶之一,在以前是族人財富與身分地位的象徵,各種花色、紋路的琉璃珠具有不同的涵義,現在不論是自己配戴或拿來送人都很不錯。

我們也趁著這個機會參觀了串珠教室,看看這些美麗的小珠子是怎麼被做出來的。教室裡,一對夫妻正在跟老師們學習製作琉璃珠,他們在噴燈前將彩色的琉璃細絲加熱到半熔,再仔細的將細絲點綴在琉璃珠的本體上,接著再利用巧勁,或壓或滾的將這些點綴上的色彩延展成美麗的花紋,感覺很有趣但好像不是那麼容易上手啊!

參考連結: 卡塔文化工作室 Facebook

也是東糖內 剛開幕不久的阿水工房

第二間廠房內是剛開幕不久的阿水工房,裡面展示的多是水哥、水嫂或其他藝術工作室的作品。我們在這兒逗留了很久,主要是因為剛好有文化局的人帶外國朋友來參觀,因此水嫂只得隨侍在旁,而我們也樂得慢慢地挑選想買的小飾品。

這邊最特殊也最吸引我們的是瓦籟工作室的吊飾 (瓦籟在原住民語中是「線」的意思),由曬乾後的植物種子製作而成,風格自然質樸,而成串的種子彼此碰撞又會發出清脆或自然的木質聲響,讓人愛不釋手。

除了一串種子吊飾,我們也買了兩個開心娃娃,參考 Facebook 上照片的說明,娃娃的頭是瓊崖海棠的種子做的,身體是檳榔,手和腳分別是薏苡和黃花夾竹桃的種子,可愛極了。

參考連結: 阿水工房 Facebook瓦籟工作室 Facebook

原來檳榔也可以打磨成這副模樣!!

阿水工房內其他利用漂流木做成的家具也很新奇,造型逗趣,且打磨的非常細緻,摸起來手感舒適。有些木作家具上更融入了鐵條或石塊等特殊元素,讓整體看起來更有變化。在後方的展間,水嫂會定期安排展出一些當地藝術家的作品,來台東玩可以順道過來東糖參觀喔~

造型怪異又逗趣的漂流木椅

不知不覺的,我們在東糖一待就待了一個上午,趕到丹寧象餐廳時已經是下午一點了!丹寧象是一間隱身在台東市區的特色餐廳,提供美味的蔬食,同時也收藏了非常非常多與大象有關的物品。在中國或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傳統中,象寓吉祥,丹寧象給人的感覺就是寧靜、愉悅。

參考連結: 丹寧象網頁

象迷的天堂啊~

除了櫥櫃上的大象擺飾之外,店內靠窗的座位也是大象造型的,藍色的底,白色的象牙,單純而又讓人放鬆。居中的四人座則像是展示櫃一般,桌面是大塊的透明玻璃,玻璃底下有個高約 4~5 公分的空間用來擺放店主的其他收藏,像是項鍊、飾品、錢幣或郵票等等。

丹寧象的餐點偏重蔬食,走的是健康路線。我們點了酸辣麵和咖哩牛奶鍋,餐點分量很足,也都很美味,讓上午在東糖逛到飢腸轆轆的我們吃完後都心滿意足。

飢腸轆轆 等待出餐中...

後方的牆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大象收藏品 (大心)!!

用完餐後,我們還捨不得離開,便換到窗邊的象臉座位,開始翻閱店內的小說和漫畫,打發時間。

巧的是,那天下午剛好有報社的記者來丹寧象做專題採訪,而領路人正是上午在東糖曾經和我們有著一面之緣的張姐 (水嫂的朋友,而我們都有志一同地買了開心娃娃)。認出彼此後,張姐不但請我們喝好喝的楊桃汁,還跟我們閒話家常,推薦我們許多新的景點。緣分真是奇妙~

背後是海濱公園內的新景點 -- 國際地標

記得上回來台東,我們造訪了台東森林公園,這次在張姐的推薦之下,我們來到濱海公園找尋張姐口中的國際地標!

海濱公園位於台東市區的東南方,面臨太平洋,是一條帶狀的沿海公園。我們走了許久,才發現國際地標幾乎位於這公園的最北端 (聽說是建構於先前寶桑亭的舊址之上)。國際地標是一個在大片草地上的弧形結構體,水泥量體上以竹編和藤編營造出質樸的外觀與意象,中央的蛋形空間內有個樹狀的藤編結構,似乎象徵著扎根於此的原住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傍晚時分,太陽早已消失在身後的大山背後,但濱海公園倒還是聚集了不少民眾和遊客,運動、散步、遛狗,或直接坐在堤防上看海景。雖然海風不小,但牽著世的手走在海邊,看浪濤雲彩,聊地北天南,好像就心頭溫暖,就擁有最大的滿足了!

臨海路上的披薩阿伯有賣好好吃的披薩喔!!

披薩阿伯是 PTT 上鄉民推薦的好店,就在濱海公園附近。原本我們計畫要外帶披薩到鐵花村去看表演,但因為時間尚早 (我們似乎是當晚的第一組客人),因此就直接在店內享用披薩囉~

披薩的選擇不少,且每個披薩都有個很特殊的名稱,聽說這些披薩的名稱都是老闆 --- 那位遠從田納西來的披薩阿伯取的,而每個名稱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喔!

我們點了蔬菜燉湯和三種不同口味的素披薩,搭配店內特製的沾醬,意外的好吃。下次一定要再來試試其他的口味 :)

參考連結: 披薩阿伯 Facebook

二訪鐵花村 等待晚上的表演

吃飽喝足,我們又再次造訪了鐵花村。上回來,舒米恩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難得又來台東,說什麼都一定要拉著世再來這兒聽歌啊~

買了票,等候的空檔一樣又把外頭的攤位逛了一圈。兩年沒來了,手作商品的攤位多了不少新玩意兒,而原住民市集雖然攤位不多,但相同的人情味還在,這也是鐵花村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上半場的表演者是甜美的林綾 單槍匹馬一個人就跑到台東來唱歌了

這次來台東前還在扼腕說怎麼沒能提早一個禮拜來而錯過了上週在鐵花村演出的巴奈和張懸 (想必兩場都會爆滿吧...),但今晚的節目似乎也很有意思,鐵花村安排了兩組風格截然不同的表演者,在室內舉辦小型的演唱會。

林綾是個勇敢的小女生,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就搭著火車跑來台東唱歌,自彈自唱,非常厲害。雖然我是第一次聽她的歌,但看著她表演,聽她專注地唱和開心地分享歌曲背後的含意,感覺特別的深刻和動聽。

下半場是莫言與原兄樂團 帶來屬於原住民的曲調

莫言一出場馬上就把場子定調回民住民的舞台,帶著草帽,不修邊幅,身上披披掛掛的穿著原住民的服飾,有大哥的氣勢但講起話來卻又帶點口音,在場的聽眾都被他逗得笑得很開心。

這次他帶著原兄樂團一起演出,「原兄」的意思指得是原住民本一家親,即使樂團成員來自不同的族,但大家都是好兄弟,也希望藉由這股凝聚力將原住民的聲音傳遞出去。

莫言一連帶來許多歌曲,尤其令人驚豔的是他那高亢中帶點沙啞的嗓音,彷彿投入許多情感,用生命在唱歌。原住民歌曲總是有種特殊的渲染力,直透人心,卻又不濫情。一個小時的表演很快就到尾聲,ending 的歌曲 --- 賴著不走,聽完真的讓我想就待在台東賴著不走啊~

參考連結: 鐵花村 Facebook林綾 Facebook莫言 Facebook


林綾 - 腳踏車


莫言 - 都蘭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