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改走南迴到台東,因為看到網路上有人推薦枋寮漁港的「綠豆饌」傳統又道地,沒吃過這一味的我就拉著世先到枋寮漁港吃午餐啦。
一路上還被糾正說應該是「綠豆算」或是「綠豆蒜」,但明明照片中攤販前就用大大的字寫著「綠豆饌」嘛,還好後來到了港邊真的有找到賣「綠豆饌」的阿婆,阿婆也說這幾種寫法都有人用,怕客人誤會口味是鹹的,所以寫成「綠豆饌」囉。
屏東枋寮漁港邊的生魚片 |
週四中午的港邊人少少的,魚市場已歇市,但周邊的攤販店家仍有在營業,客人應該多是當地人。這邊的東西便宜實惠,我們請賣生魚片的阿伯切了一盒 100 元的生魚片,鮪魚配上當令的旗魚,色澤分明,看起來還算新鮮。拎著生魚片,到旁邊的店內點了盤蚵仔煎和花枝煎,就開始享用簡單的午餐。
餐後甜點當然就是來一杯綠豆饌啦!原來,綠豆饌是用剝了皮的綠豆蒸煮而成,軟綿綿的帶點甜味。這家的綠豆饌似乎是用桂圓去提味,因此嘗得到一股淡淡的桂圓香,簡直就是古早味的極品 (這樣說好像太誇張了一點)!
從楓港接上台 9 線南迴段,翻過重重的山頭就可以抵達台東達仁鄉的海邊。但要從達仁鄉再一路往北開到台東市,可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呢。
位於多良車站上方的向陽薪傳 (排灣族語中 Calavi 好像就是多良的意思) |
在進入太麻里之前,我們先來到了傳說中的秘境車站 -- 多良。上次造訪多良是參加台鐵郵輪列車的南迴之旅,列車直接停靠在多良站,讓大家下車在小小的月台上欣賞美麗的太平洋。這次,我們將車開上了多良,才發現原來上方還有個叫做向陽薪傳的地方,將已廢棄的多良國小校舍翻修改建,變成原住民的木工坊。
賣店內可愛的貓頭鷹 |
向陽薪傳目前只有簡單的陳列館和賣店,他們將收集到的漂流木製作成精美的家用品或小物販售,並兼賣咖啡。外頭的小廣場可眺望太平洋,也看得到下方的多良車站。
在玩了四天後的回程路上,我們又順道過來買原木積木,也有幸和這兒的經理聊了起來。他說到他們之後會陸續推動木工教室,部落體驗等活動,而這兒也會有簡易的民宿供旅客住宿,希望做到社區再造以及朝「把族人帶回部落」的理念去發展,並且讓更多人認識多良。
參考連結: 向陽薪傳 Facebook
秘境多良 |
多良車站近年來儼然已是台東知名景點之一,變得一點都不秘境了!不過還好我們有參加過台鐵的體驗活動,否則一般觀光客似乎只能在車站頂的看台上取景,而無法下到山崖邊的月台上。
在看台上吹著海風,看著遼闊的大海和不斷擊打岸邊的浪花,遊客散盡後的多良車站感覺好靜謐。往南望去,高聳的山巒到了海邊一股腦地翻入海底,沿著山勢從山後彎出來的是車來車往的海濱公路,而破山而出的便是偶有列車通過的鐵道了。背山面海的月台孤伶伶的矗立在山壁上,月台上漆成紅色的欄杆一共有兩道,外側的欄杆顏色較為暗沉且較為殘破,彷彿可以看到時間的痕跡。
大車輪日本料理 - 肥美的旗魚和鮭魚生魚片 |
晚上我們來到台東市的大車輪開心地享用日本料理,其實原本是想殺到成功去吃旗魚,但考量到路途遙遠,只好放棄。大車輪的餐點選擇很多,價位也從低到高都有,還好服務生非常親切,因此我們可以慢慢地詢問每一道餐點的內容和價格。
因為去得晚了,鮪魚已經賣完,我們又不想點青甘或其他更昂貴的魚種,因此就選了芭蕉旗魚和服務生推薦的鮭魚肚。雖然每一片的價格都逼近百元,但是生魚片上桌後發現廚師給的份量很多,大概比平常吃到的生魚片還厚一倍,因此感覺沒有真的被貴到。
山葵是現磨的,口感溫和且帶著香氣,配上醬油後用生魚片沾著吃剛剛好。肥美的生魚片真的好好吃,芭蕉旗魚稍帶點筋但吃起來肉質香甜柔嫩。鮭魚肚則是油脂豐富,入口即化,令人馬上想再加點一大盤...
好吃的香菇天婦羅 |
泡菜小火鍋 吃了暖烘烘 |
我們另外點了泡菜小火鍋定食和一盤香菇天婦羅。剛上桌的天婦羅熱騰騰的非常好吃,裹在外層的麵衣帶著淡淡的甜味,香菇非常多汁且完全沒有腥味,我們都很喜歡。壓軸的小火鍋也是服務生推薦的餐點,食材既天然又新鮮,另外附有幾疊配菜和蒸蛋。冬天最適合吃小火鍋了,吃完後整個人都溫暖了起來。整體而言,我和世都還蠻喜歡這間店的,甚至吃到一半就在討論說要不要明後天再來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